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占地7.42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4.32万平方米。校园环境优美、景色秀丽,新建南苑景区与笔架山有机融为一体,南苑广场的石坊石狮、银杏古树、花架巨石和横跨砚池的来秀桥、学思桥与笔架山上的读书长廊、天禄石刻、满汉文碑及大成殿前的梓树都给校园增添了典雅古朴的文化氛围,与具有时代气息的浮雕壁画、实验楼、办公楼、教学楼、艺术楼、图书馆、体育馆及学生餐厅镶嵌一体,展现了“人才摇篮”的勃勃雄姿。丹阳高级中学建设了省一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,校园网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,主要信息百兆交换到桌面,建立以图书馆网络中心为核心,向丹阳高级中学辐射的呈星型网络结构,最终实现网络办公、管理、教学和网络通信、远程教育等功能。在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中,学校除进一步强化师生的法制教育外,与驻地派出所“警民共建”设立校警务站,并安装了价值十几万元的含红外探头、电子围栏、摄像头等设施的“校园安全网络监控系统”。
丹阳高级中学有班级54个,学生3000余名,教职工220余名,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,其中有中国优秀教师3名,江苏省名教师1人,特级教师5人,高级教师71人,镇江市学科带头人15人,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5人。学校向社会培养输送了数万名合格毕业生,他们遍布五洲四海,其中许多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。
1999年6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表了《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》,在第15条中指出“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。”在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重点支持下,各级政府、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社会的努力推进下,各个层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必将得到迅猛发展,这将会大大加快教育事业的腾飞,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。根据中央、省、市“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”和市“教育信息化‘十五’发展规划”,制定了丹阳高级中学教育信息化“十五”发展规划。
2、坚持基础建设与资源建设相结合
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基础设施与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,在充实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的同进,要不断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,利用信息技术盘活教育资源,实现教育资源共享。
3、坚持普及应用与创建品牌相合
教育信息化是通过信息技术在领域的普及和应用,它将有力推进中小学教育改革,提高课堂教学效益,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学品位,要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的规律,结合学校的实际,努力创建信息化建设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,形成优势群体,以点带面,全面推进市教育信息化进程。